钢丝面不是用钢丝做的,是20世纪70年代城乡不少人家用红薯面为原料,通过轧面机轧出来的一种面条,黑黑的、长长的,如钢丝一般,于是,钢丝面便得其名。
那时,我还在上小学。放学后,我喜欢和小伙伴们去磨坊玩,看倒进机器里的小麦变成面粉,玉米变成玉米糁,觉得很有趣。有一天,我们去玩时,磨坊的叔叔正在加工钢丝面。只见他把红薯面倒在盆里,加水搅拌成团状后,放进轧面机里,很快,机器下边就出来了好多长长的圆面条,黑亮,煞是可爱。他把钢丝面拽点分给我们几个品尝,那面甜甜的、滑滑的,筋道极了,吃了还想吃。叔叔说:“妞,好吃吧?叫你妈妈给你买点回家吃,拿粮食换也行。”
回到家中,我缠着母亲说要吃钢丝面,母亲笑着说:“行,俺妞想吃钢丝面,就去换点。”母亲盛了玉米,换回了一大瓢钢丝面,和青菜一起放进锅里煮,捞出后,浇上拌有香油的蒜汁。我不顾烫嘴,便大口吃起来,面很筋道,越嚼越香。
结婚后,我看到老公家里有一台轧面机。他说小时候家里细粮少、粗粮多,母亲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吃的,钢丝面是他们一家人的主食。数十年过去了,当年的磨坊早已没了踪影,儿时快乐吃面的场景却深深印在脑海中。